2020-2021第一学期金太阳数学卷

2020-2021第一学期金太阳数学卷,查看相关金太阳联考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考不凡,获取完整试卷及其完整答案2020-2021第一学期金太阳数学卷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列各题。

(孟子)曰:“有复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’则王许之乎?”

(齐宣王)曰:“否。”

“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然则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

曰:“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?”

曰:“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‘我不能。’是诚不能也。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‘我不能。’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类也。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:天下可运于掌。诗云: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’——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;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,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:物皆然,心为甚。王度之!”

……

曰:“吾阍,不能进于是矣。愿夫子辅吾志,明以教我。我虽不敏,请尝试之。”

曰: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;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为也?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;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今也制民之产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;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此惟救死而恐不赡,奚暇治礼义哉!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!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

(《节选自《孟子·齐桓晋文之事》)

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挟太山以超北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超:超过

B.权,然后知轻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权:秤量

C.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            乐岁:丰年

D.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   妻子:妻子和儿女

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

①故民之从之也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②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

③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            ④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

A.①②两个“之”字相同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③④两个“其”字也相同

B.①②两个 “之”字相同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③④两个“其”字不同

C.①②两个“之”字不同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③④两个 “其”字也不同

D.①②两个“之”字不同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③④两个“其”字相同

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

①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    ②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

③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④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

⑤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        ⑥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

A.①③⑤         B.①③④        C.③④⑤         D.④⑤⑥

下面是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孟子用“挟太山以超北海”和“为长者折枝”两个比喻,阐明了“不能”和“不为”的区别,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“不为”而非“不能”。

B.“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”中的“本’指的是,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长久富足的产业。

C.孟子认为,老百姓如果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,就能讲礼义做好事,就会拥戴国君实现王道。

D.孟子在阐述王道仁政模式图时,以一组排比句对称说出,显得很有气势。

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(1)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2)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:天下可运于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3)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20-2021第一学期金太阳数学卷试题答案

【小题1】A

【小题2】D

【小题3】C

【小题4】C

【小题5】(1)看不见整车的柴草,是不用目力(眼力)的缘故;老百姓没有被(受)保护,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。

(2)敬爱自己的长辈,进而也敬爱(推及到)别人的长辈;爱抚自己的孩子,进而也爱抚(推及到)别人的孩子:(这样)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(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)。

(3)认真从事(重视)学校的教育,用孝顺父母、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诉(叮咛)他们,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再在路上背着、顶着东西走了。

解析:

【小题1】A(跳越)

【小题2】①中的“之”取消句子独立性,②中的“之”代词,③④句中的“其”都是“它的”,代词。

【小题3】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”来自诗经,非孟子阐述。“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”、“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”是制民之产的效果,而非具体措施。

【小题4】孟子认为实行王道,既要“制民之产”,又要“谨庠序之教”。老百姓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,仅仅是必要条件,不是充分条件。不能简单根据“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”推论。

【小题5】(1)关键点:“明”,第二个“见”,句意。

(2)第一个“老”,“以及”,第一个“幼”。

(3)“谨”,“申”,“颁白”,“负戴”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(孟子)说:“(假如)有人报告大王说:‘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,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;(我的)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,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。’那么,大王您相信吗?”

(齐宣王)说:“不相信。”

“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,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,却是为什么呢?这样看来,举不起一根羽毛,是不用力气的缘故;看不见整车的柴草,是不用目力的缘故;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,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。所以,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,是不肯干,而不是不能干。”

宣王问:“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,凭什么去区别呢?”

孟子说:“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,对人说:‘我不能办到。’这是真的不能。给年

(孟子又说:)“敬爱自己的长辈,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;爱抚自己的孩子,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。(这样)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(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)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先给妻子做榜样,再给兄弟好影响,凭这治家和安邦。’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。所以,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,不施恩德,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。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,没有别的原因,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。现在(大王的)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,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,偏偏是什么原因呢?称一称,然后才知道轻重;量一量,然后才知道长短。万物都是这样,人心更是如此。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!”

齐宣王说:“我昏乱糊涂,不能做到这一步。希望先生您帮助我(实现)我的志愿。明白地教导我,我虽然不明事理,请(让我)试着这么做做看。”

(孟子)说:“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,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,至于老百姓,没有固定的产业,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。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,(就会)不服从约束、犯上作乱,没有不做的了。等到(他们)犯了罪,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,这样做是陷害人民。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,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?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,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,下能养活妻子儿女;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,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。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。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。如今,规定人民的产业,上不能赡养父母,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,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,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。这样,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,还来不及,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?大王真想施行仁政,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?(给每家)五亩地的住宅,种上桑树,(那么)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;鸡、狗、猪这些家畜,不要失去(喂养繁殖的)时节,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;一百亩的田地,不要(因劳役)耽误了农时,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;重视学校的教育,反复地用孝顺父母,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,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、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。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,老百姓不挨饿受冻,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,那是没有的(事情)。”

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